臉書標頭

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

股利是一種自動提領的機制

股利對於投資者來說,可以視為一種「自動提領」的機制,因為只是提領,所以要和報酬分開來看。換句話說,股利的多寡不等於報酬。

一個股票的報酬,可以由價差和股利兩個部分構成。而股利配發時股價也會跟著修正,所以在配發的前後,對報酬來說幾乎沒有變化。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價差,甚至所謂的填息也可以視為價差的一種。

根據上面論點,如果創造報酬的終究是價差,你可以將自己的投資部位,視為一個長期不斷上漲的資產,這個資產可以是店面、土地、稀有藝術品…等等。如果你不缺錢,應該不會想把這個資產變現,也不會每年固定時間就刻意賣掉一些。

股利本身像是一種自動提領的手段。如果你真的需要這筆錢,股利是一個免費的提領機制,但是若你根本不缺錢,強迫提領反而變得有點多餘。多領沒花完的錢,你反而要重新買回資產,才能讓它繼續增值。

曾經我也很愛殖利率高的股票,和多數存股族一樣,著眼點在於股利只要足夠多,就可以滿足生活費,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。但是若你還在工作,或者有其他的收入,根本不缺這股利的話,股利就變成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。

真正能讓你帶來報酬,還是股票本身的增值。股利不等於報酬率,如果高股利的公司,整體報酬反而不高的話,對於財富的累積反而是有害的。只領取適當的股利,足夠滿足生活所需即可,其餘投資的選擇,反而要無視股利的高低,以增值速度為優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