臉書標頭

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

影響股價的基本面因素

這篇單純著重在影響股價的「基本面」因素,籌碼、投機、人為炒作等等的先忽略。

以一間公司的基本面來說,公司的經營成績是最重要的,這會呈現在每月的月營收和每季的季報或年報上,其次是配發股利的部分。

1. 月營收

每間公司要在10號前公佈上個月的營收。

想想如果你投資一家店面,你會不會關心上個月那家店賺多少錢?做了多少筆生意?或者賣了多少杯飲料…等等。月營收呈現的,就是最近這個月的生意怎麼樣。

如果大成長,那麼投資人可能會對未來成長有期待,股價容易上漲;如果衰退,投資人就會有疑慮,生意會不會一直壞下去,是不是出什麼問題了?

2. 季報或年報

季報或年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財務報表,前面說的月營收,單純只有營收的層面,而季報、年報還包含了營收的實際毛利、營業方面的費用支出、業外收益、投資收益等等。

這個才是真正賺入口袋裡的錢。月營收增加,不代表真的賺錢,因為如果公司賠本賣,就算商品熱銷導致營收爆增,終究還是有可能虧錢的。

因為季報或年報,呈現的賺錢狀況更貼近現實,所以造成的股價波動就更大了。同樣的反應,若財報成長股票就會上漲,若財報衰退股票就下跌。

3. 配發股利

配發股利有兩個時間點會影響股價。一個是三月~ 六月召開股東會決議股利配發時,股價就有可能提前反應,另一個就是實際配發股利的時間點。

對投資者來說,股利就是發錢,即便從短期看,股利配發會造成股價修正,但長期來看股利就是實實在在地發送現金。有不少退休族或存股族,是依照殖利率來決定股票買入與否的,尤其是很多高股息 ETF 的基金,也是依據配息的資訊在調整持股比例,這些都是股價背後的推手。

總結

總結來說,公司的基本面,才是真正影響股價的主要因素。一個持續虧錢的公司,不可能一路漲到天上而不墜落;一個持續賺錢的公司,也不可能永遠乏人問津。每當這些基本面資訊公佈時,都會對股價造成一定的影響,這也是純技術派的人時常忽略的有利資訊。

反過來說,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最實在的支撐。若一檔股票沒有基本面的支撐就一直漲,要小心你可能會被消息面和作夢行情操弄,當派對結束時就很容易受傷。

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

通膨和貨幣貶值

近期房價、股市都漲,你真的認為是那些資產的價值變高嗎?其實那是因為貨幣的貶值。

「通膨」和「貨幣貶值」是類似的觀念。但是講「通膨」,多數人直覺會想到的,就是物價一直上漲,買的東西變貴了,就這樣而已。但其實「貨幣貶值」,比較能完整形容這個現象。實際上,不是東西變貴,是你手上的鈔票變得比較沒價值了。本來一個便當要 50 元,現在要 80 元,便當一直都是那樣的份量,東西本身沒什麼變化,但是你要拿出的貨幣卻越來越多。

不只如此,你銀行的存款 (定存、活存),只要是以貨幣形式存在的,全部都變薄了。這世界的經濟政策,把每年通膨 2% 說得如此理所當然,大家好像都覺得很合理。如果我說每年讓大家的存款縮水 2% 呢?你是不是突然很有感覺,原來自己一直被資產家掠奪財產。

另外講一下貨幣流通的觀念。

國外央行大量印鈔,這件事不會只影響別的國家而已。世界貨幣是流通的,美國自己印了那麼多鈔票,為什麼台幣和美元的匯率沒有太大變動?因為全世界的貨幣,都跟著美元一起貶值,才造成匯率看起來沒變,實際上所有貨幣正在一起變得更沒有價值。這件事不是近期而已,已經持續好幾十年了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你手上有 10 顆糖果,然後你也發了 10 個遊戲幣給小孩,並且跟他說 1 個遊戲幣可以跟你換 1 顆糖果,這代表糖果和遊戲幣的匯率是 1:1。結果小孩不知去哪找來多的遊戲幣,身上總共有 100 個遊戲幣,但你還是只有 10 個糖果,你還是讓他 1 個遊戲幣換 1 個糖果嗎?按理來說,糖果和遊戲幣的匯率,應該會變成 1:10,也就是 1 顆糖果要用 10 個遊戲幣才換得到,這代表遊戲幣貶值了,原本 1 個遊戲幣就能買到的糖果,現在卻要 10 個遊戲幣才買得到。

上述例子中,糖果是實際資產,例如公司、房產、土地、貴金屬,而遊戲幣就是貨幣,如美金、台幣…等等。美國自己印鈔,把遊戲幣從 10 個變成 100 個,讓自己的貨幣貶值了,而台幣如果還和美元維持相同的匯率,就代表台幣也必須讓自己跟著貶值。這些一起貶值的貨幣,就勢必要用更多的金額,才買得到相同的糖果。這就是 2020 年的今天正在發生的事情。

所以,股市創高不奇怪,房價創高也很正常,因為這些資產的標價,是用貶值的貨幣在紀錄的。東西其實沒什麼變動,但是貨幣越來越不值錢,就造成了萬物齊漲的假象。我個人是認為美國這波疫情印的鈔票,並沒有完全顯現出來,這件事有可能會幾年後才真正發酵。

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

股票的昂貴與便宜

常聽到有人說,這檔股票 200 元好貴,這檔股票只要 15 元好便宜,但其實股票的昂貴與便宜,不能單從絕對金額來看。這就好像一罐家庭號的鮮奶賣 160 元,和小瓶裝的鮮奶賣 35 元,你真的會認為小瓶裝的鮮奶比較便宜嗎?就生活常識都知道,大多數的商品都是量越多越便宜。

那股票要怎麼判斷昂貴或便宜呢?這就牽涉到股票的「價值評估」,而一般常見的方法有:殖利率、本益比、本益成長比,而個人喜歡的是回本年數的概念。

殖利率:
就殖利率來說,注重的是現金回收的速度,也就是我買一檔股票花了 200 元,如果每年可以配息 10 元,那就是 200 / 10 = 20 年可以回收全部資金,也就是俗稱的無成本。

本益比:
本益比就不是單看現金回收的速度,而是衡量企業的股價和每年的獲利能力。如果不清楚什麼是本益比,可以參考「本益比」概念整理,這邊不再細講。本益比和殖利率的差別,在於殖利率要求現金回收才算數,而本益比不在乎企業是否把現金發還,只要企業真的有賺錢,保留一些現金擴大投資也可以接受。

本益成長比:
本益成長比(PEG)則是透過本益比和獲利成長速度,去換算出一個判斷股票價格的數值。舉例來說,若股票本益比 20,但是獲利成長速度是 30%,則會得到 20 / 30 = 0.5 的本益成長比。這個值是越小越好,因為這代表獲利成長很高,又或者股票的本益比很低。

回本年數:
上面介紹了三個常見的方法,就個人來說,我喜歡「回本年數」這個概念,之前有篇文章有提到過:盈餘成長與本益比的關係。簡單說就是本益比沒有考慮成長的部分,當一家公司完全不成長,永遠都賺一樣的錢,那本益比就等於回本年數。可是若公司成長呢?回本年數肯定會比不成長的情況還要少;反之若公司衰退,回本年數就會比當初計算的本益比還要久。

一檔股票的昂貴與便宜,不能單看股價的高低。20 元的股票你買 10 張,就跟買一張 200 元的股票是花一樣的錢,可是哪檔股票能帶來較高的報酬,或者說比較早讓你回本,才代表真正的划算。

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

ETF 折溢價查詢

ETF 折溢價查詢,可以到基本市況網站:
https://mis.twse.com.tw/stock/etf_nav.jsp?ex=tse

這裡可以查到各 ETF 的淨值和目前折溢價狀況。如果你想要看投信自己公佈的數據,也可以點旁邊的「投信網頁」,會連到該商品的投信網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