臉書標頭

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

不看股價的基本分析

最近都在學習基本分析,前陣子也寫了好幾篇關於本益比的文章,我一直在思考的是,要如何只看個股的價值?而「本益比」是我的答案。

買賣股票可以不看股價嗎?我本來以為不行。心想總要看股價找進場點吧?但後來我想通了,「本益比」就已經包含了股價的資訊,所以單就基本分析來說,是真的可以不看股價的。

不看股價該如何做出買賣判斷呢?

從本益比,可以看出一檔個股靜態的昂貴程度,若搭配成長的比例,還可以推估出回本年數(參考:「本益比」概念整理),這筆投資值不值得就可以確定了。當然後續還要進一步分析個股的安全性,做更深入的研究,但那都是其次了。

當有熟人開了一個公司,問你要不要參股時,一般人會先問的問題通常是:「每年報酬率多少?」「要幾年回本?」如果有看懂我之前寫的文章,應該可以回答這類的問題了。

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股票估值的觀念整理

這篇整理有關股票估值的觀念,順便當成文章索引。

● 「本益比」是什麼?
講解一下本益比的算法,用股價除以最近一年的 EPS 就是本益比,概念上可以理解成幾年回本。不過這樣的算法,只是假設股價不變且每年的 EPS 都不變,所以只能參考。

●  EPS、配息率、殖利率的關係
因為本益比有用到 EPS,而賺到的錢 (EPS) 若發給股東就是配息。公司實際賺的錢是 EPS,拿比較多的錢出來配息,不代表公司比較會賺錢,實際還是要用本益比來比較。

● 盈餘成長與本益比的關係
影響本益比的因素很多,而盈餘成長的程度影響特別大。成長越高的公司,往往本益比就會越高,而成長越低甚至衰退的公司,本益比會特別低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,可以從回本年數來解釋。

● 市場評價帶來的本益比變化
市場評價,或者知名度,也會影響一檔股票的本益比。此篇舉了一檔個股的本益河流圖當範例,說明盈餘雖然沒有明顯成長,但是本益比仍然持續提昇。

介紹幾種評估股票昂貴或便宜的方法,例如:殖利率、本益比、本益成長比,和回本年數。

聊一下估值對投資的重要性,估值是投資人心中的價值線,而股價應該會在價值線上下變動,低於價值可買進,高於價值可賣出,但這終究只能抓個大概,無法完美。

不同的市況,對於相同的股票會有不同的評價,所謂的合理價也是會變動的。

介紹一下金融界的高登模式,這是用股利折現法來替股票估價,公式雖難,但核心還是利率在公式中扮演的角色,在升息循環的過程特別重要。

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

市場評價帶來的本益比變化

前一篇文章(盈餘成長與本益比的關係)提到,盈餘成長會造成本益比的提高,因為以回本年數的觀點來看,雖然當下的本益比偏高,但是未來的盈餘成長可以彌補回來。

不過本益比的變化,不單單只是盈餘成長和回本年數來考量,一檔個股的獲利穩定和知名度,都會拉高市場對個股的評價,導致本益比偏高。

下面以大統益來做範例(goodinfo 連結):
從上圖可以看到,本益比河流圖在2014~2018之間,幾乎是呈現水平的狀態。因為本益比河流圖是根據盈餘的「固定倍數」所畫出來的線,所以盈餘如果穩定持平,河流圖就會呈現持平。不過大統益的股價卻始終緩緩上漲,表示市場不斷地提高大統益的本益比,股價從 2014 年 12~16 倍之間,不斷上升到 2018 年的 16~20 倍。

影響市場評價的因素很多,因為大統益相對股利穩定,會吸引一些求穩定的投資人。對這類投資人來說,獲利報酬不用太高,只要比定存多一些就很好了。再加上一些存股達人的推薦,越來越多人知道這檔好股票,結果就會不斷地推升本益比。

總結,本益比不單單由成長率來決定,獲利的穩定度和知名度,都會提昇一檔個股的本益比。這時候一檔股票的報酬,就不單是由盈餘本身所貢獻,還會有一些價差獲利,而這些價差就是來自於市場評價的改變。

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

盈餘成長與本益比的關係

一檔盈餘成長的個股,會帶來本益比的提高,而不太成長的股票,本益比會相對低,甚至衰退的股票,本益比還會持續下降。為什麼會這樣?這要從回本年數來說起。

之前有寫一篇文章提到(「本益比」是什麼?),本益比就相當於回本年數,不過這是在股價不變、盈餘也不變的情況下。萬一獲利持續成長呢?回本的時間肯定會提早達成;反之,若獲利衰退時,回本的年數就會拉長。

所以為什麼盈餘成長的股票,本益比會比較高?因為以回本年數的思維來看,雖然我現在買的股票貴了點,可是它獲利持續成長,以未來賺的錢來看現在的股價,反而覺得便宜可以先買。

舉例來說,如果 A 股票價格 100 元,每年可賺 10 元,也就是 10, 10, 10, 10, ... (略),總共需要 10 年才會回本。如果 B 股票第一年也賺 10 元,可是之後每年多賺 1 元,也就是 10, 11, 12, 13, 14, 15, 16, 17, 18, 19 元, B 股票在第 8 年就賺了 108 元,也就是 8 年就回本,若持有 10 年總共可以賺到 145 元。

接著上述的例子,既然 B 股票 10 年可以賺 145 元,是不是代表我第一年即使以 145 元買入 B 股票,比 A 股票第一年貴了 45 元,仍然可以在 10 年內回本。以 B 股票第一年的本益比來說,本益比是 145 / 10 = 14.5,而 A 股票本益比是 100 / 10 = 10,單就第一年來看,B 股票的本益比高了不少。

所以成長股的本益比,以回本年數的角度來看,雖然本益比相對高,但是回本年數不一定比較久。這也是為什麼個股業績成長時,容易推升股價,因為假設成長是持續的,回本年數會少很多。以這觀點來看股價就相對便宜,自然會造成投資者的搶進。

需要提醒的是,既然股價的推升,是來自於盈餘持續成長的預估,所給予的高本益比,就代表當盈餘成長不如預期時,股價修正的力道也會相對重。因為投資者本來預估盈餘成長,認為股價相對便宜才買進,既然盈餘不成長,便認為這樣的股價太貴了,就開始賣出造成股價下跌。本益比不穩定的公司,股價也會相對波動大,這些都來自於投資者對於個股的價值評估。

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

EPS、配息率、殖利率的關係

這篇來探討 EPS、配息率、和殖利率的關係,先解釋一下名詞:

1. EPS (Earnings Per Share):每股盈餘,是將公司的盈餘除以股數,換算成一股賺多少錢
2. 配息率:是指每股賺的錢,總共配發了多少錢給股東。假設每股賺 10 元,配發 6 元,代表配息率是 6 / 10 = 0.6 = 60%
3. 殖利率:是將股利除以股價。例如 6 元股利,若個股股價為 100 元,則殖利率是 6 / 100 = 6%

接下來講一下這些數據的概念,讓各位容易體會。

一家公司股價 100 元,每年賺 10 元,本益比就是 100 / 10 = 10。如果配息率 60%,配了 6 元給股東,以股價 10 元來說,殖利率就是 6%。
(若不知本益比是什麼可參考此文章:「本益比」是什麼?)

也就是說,公司實際上賺的是 10 元,他可以全部發給股東,也可以保留部分的錢,甚至有的公司沒配發,不過以公司的立場來看,配發的比例多少,完全不影響每股賺了 10 元的事實。

根據這 10 元配發的比例,搭配股價才能夠換算成殖利率。假設股價都是 100 元,配息率 80% 就是配 8 元,殖利率為 8%;若配息率 30% 就是 3 元,殖利率變成 3%。

反過來思考,殖利率高就代表公司比較賺嗎?

上面解釋了,公司實際賺的錢是 EPS 來呈現,殖利率只代表了公司配發給股東的比例,殖利率根本不代表公司賺錢的程度。以下舉個例子來說明,假設兩家公司股價都 100 元:
A 公司 EPS 10 元,配發率 50%,也就是配了 5 元,殖利率為 5 / 100 = 5%
B 公司 EPS 6 元,配發率 100%,也就是配了 6 元,殖利率為 6 / 100 = 6%

以殖利率來看,B 公司比較高,可是實際上是 A 公司比較賺。若以本益比來看,A 公司本益比是 100 / 10 = 10,而 B 公司本益比是 100 / 6 = 16.7,很顯然地若獲利能力不變,投資 A 公司只要 10 年回本,而投資 B 公司卻要  16.7 年回本。

總結

自從開始學習基本面分析之後,發現以前根深蒂固的殖利率越高越好,恐怕是有點偏差的觀念。公司實際賺的錢是 EPS 來呈現,而股價貴不貴是以本益比來衡量較適合。至於殖利率比較適合需要現金流的人,賺不賺不是第一考量的人。因為單純以資產累積來說,殖利率高的公司,不一定是比較賺錢的公司。

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

風險與報酬的思考

投資界的定律:「風險和報酬成正比」。

在投資的領域,計算報酬的時候,一定也要思考風險的部分。如果你發現某個投資方法報酬很高,但是風險卻很低,那肯定是你忽略了某個風險沒有考量到,而不是這個方法突破了這個定律。

1. 指數投資的風險:

這邊的指數是市值加權,指數基金或指數 ETF 都算這類。因為風險已經分散到多個成份股,所以通常是系統性風險,突然間全世界股市崩盤、景氣惡化等等。

應對的方法,就是加入部分投資級債券,如美國政府公債、投資級公司債…等等,因為這類的商品和指數成負相關,當股市崩盤時,這類的債券反而會上漲,能夠抵消大部分的下跌波動。

要注意的是,一般常說的高收益債、垃圾債,就不屬於這類,因為這類型的債券風險高,所以會和指數呈現同方向波動,也就是跟著漲或跟著跌,無法抵消下跌的波動。

2. 個股投資、存股的風險:

因為是個股,所以會有掏空、弊案、經營不善、資金週轉不靈而下市的風險,除了定期追蹤公司營運狀況以外,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資金分散到 5 家以上的公司。

因為分散到五家,假設真的有一家意外倒閉,也不至於所有財產都歸零,最多只影響 20% 而已。當然如果你覺得 20% 太多,那就分散到 10 家以上,要幾家才好這因人而異,看個人對於風險的承擔程度。

有時候會聽到某人存一檔股票達成財富自由,只能叫做運氣好。如果你一輩子的錢都只押在一家公司身上,如果那家公司倒閉,你一輩子的心血也就跟著歸零。

3. 定存或現金的風險:

什麼?定存或現金也有風險?沒錯,雖然這類的資金不會波動,但是卻無法抵消通膨的漲幅。所以定存或現金的風險,來自於購買力的逐漸衰退。

如果通膨 2% 來計算,購買力每年減少 2%,經過 20 年之後的購買力大概會少掉三分之一,若經過 30 年之後購買力大概只剩一半。

小結:
以上只列出幾個常見的投資方法,在想著每年能夠賺多少的同時,一定要先思考最大風險可能是什麼,以及發生時要如何應對。最好在發生之前就先想辦法避免。記住有報酬就一定有風險,這是不變的真理。

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

「本益比」是什麼?

 「本益比」是什麼意思?最簡單的解釋就是「幾年回本」。這是用來形容股價「貴不貴」的一個很好的方式。

本益比 (PER) 的公式是:股價 / 每年賺的錢

就是以目前價位買進的話,用最近一年賺的錢來估算,大約要幾年的時間回本。注意一下本益比的計算,是用最近一年賺的來估算,但每年會賺的錢是會變動的,所以算出來的回本年數也是僅供參考

其中,「股價」指的就是看盤軟體上面顯示的價錢,指的是一股的價錢。而「每年賺的錢」指的是每股盈餘(EPS),這個指的是繳稅後賺的錢,除以總共的股數,也就是換算成一股賺多少錢,這樣才方便和股價搭配來看。

下面教大家怎麼看:
1. 先連到 Goodinfo!台灣股市資訊網
https://goodinfo.tw/StockInfo/index.asp

2. 輸入股票代號或名稱 (以 2330 為例),按下股票查詢,會看到中間的正上方區塊,有寫一個 PER,這就是本益比。

3. 如果你知道個股今年大概可以賺多少錢 (EPS),也是可以先手動計算,假設你預期台積電今年賺 13 元的話,本益比就是:311 / 13 = 23.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