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5的文章

檢驗你的投資資訊來源

多數人的求學過程,並不會修到一門金融通識課,教你什麼叫指數投資、什麼叫資產配置,或者技術分析該怎麼用、基本分析該怎麼讀財報等等。 因此多數人的投資資訊來源,都是透過網路上的臉書粉專、Youtuber、財經媒體、投顧老師,大概只剩下少部分的人會去讀書。 你可以想像以前的數學,如果都是給網路上的人來教,沒有統一的教材和課程,那素質會有多麼參差不齊嗎? 所以檢驗你的投資資訊來源,會是非常重要的事。 所謂的檢驗,是需要長期觀察的,重點是需要記得是誰講的。 你不能聽了三個分析師說做多,也聽了一個分析師說做空,然後自己採納了做多的策略,最後下跌賠錢才說,分析師都騙人的啦。 你有發現其中有一個分析師是正確的嗎?是誰說的還記得嗎?大多數人都不會記得,因為他們都把資訊來源混在一起聽,然後操作就混在一起做。 實際上的狀況是,自己心態偏多時,就專門挑喊多的分析師來聽;自己心態偏空時,就專門挑喊空的分析師來聽。也就是心中早有想法,只是想辦法找人來支持自己而已。 除了檢驗你的資訊來源,也要確認那人的操作策略是否適合自己。 有的人標榜存股,實際上就是早期運氣好,搭上前幾年的大多頭而已,結果這幾年績效極差,根本無法再複製。也有的人標榜價值投資,結果不只是清空持股,甚至還會放空,不覺得這和巴菲特的行為差別很大嗎?你確定要跟他學價值投資? 你還要小心那些收費訂閱的,他們真正的收入來源恐怕不是投資,而是你的訂閱費。甚至他可能有其他副業,或收入極高的本業,至於投資有沒有賺錢,他根本沒差。 更不要看到有人貼了賺很多錢的對帳單,就覺得這人一定是高手。賺很多錢,有可能只是本金很大,不代表績效很好。人家年收入上千萬,偶爾投資賺個 100 萬真的算很多嗎? 說回流心自己,又真的值得相信嗎?至少,我沒收過任何人的錢,我也從來不報明牌,我只教你思考、教你投資方法,叫你要自己學習精進。 最後奉勸各位,不要隨便相信任何人,除非你親自驗證過,也不要浪費時間去跟隨一個,你無法複製他操作方法的人,除非他長期績效能打敗大盤,不然就只是在浪費時間。

台幣匯率的正確理解

匯率造成的影響,本來就和投資息息相關,只是台幣很少像近期這樣大幅升值,所以這些知識很少人重視。 在台灣的投資人,很多會購買 「台幣計價」的美金資產 ,例如美債 ETF、美股 S&P500 ETF…等等。 這代表的是,台幣匯率的波動,會完全反應在 ETF 價格上面。 (補充,很多正2商品都會進行匯率避險,不會反應出這種特性) 假設台幣匯率 33 的時候,你用 台幣 33 萬 買入美股 ETF,投信就會把這 33 萬台幣,換成 1 萬的美金,然後投入美股的 ETF。記得,此時你擁有的是 1 萬美金的美股 ETF 。我們假設這時候的商品,是 台幣報價 100 元 。 當台幣匯率跑到 30 的時候,你看到的會是什麼? 由於你在台股買的是「台幣計價」的 ETF,所以當初 1 萬美金的美股 ETF ,又會被換算回價值 30 萬 的台股商品。本來當初買的時候,價值台幣 33 萬,而現在只剩下台幣 30 萬,所以你會看到台幣報價大約只有 100 * (30/33) = 90.9 元 ,而股數不變。 就美金的角度來說,你擁有的同樣是 1 萬美金的美股 ETF,沒有什麼虧不虧損的問題。可是就台幣的角度,你會看到帳面虧損接近 10%,實際上這只是台幣匯率的換算問題,也俗稱「匯損」。 再來,我想談談台幣升值的實際意義。 當台幣升值,對於擁有台幣資產的人,無論是台股、台幣來說,實質的購買力是提昇的 。上面所謂的「匯損」,確實會讓原本的美金資產有帳面損失,但對於想購買的人,卻是打折買入的大好機會。 簡單來說,台幣在這幾天(2025/5/5)大幅升值將近 8%,那就是美股折價 8% 讓你買,而且還僅限於台股投資人喔,身上沒有台幣的人可賺不到這個優惠。 金融商品總是起起伏伏,總是負面看待事情的人,很難賺到錢,因為他不是擔心虧損而不敢買,就是因為受不了帳面波動而實現虧損。而正面看待事情的人,他反而看到的會是打折購入的好機會,適時承擔風險,才可能獲得對應的報酬。 補充: 至於資產配置的建議,最好台股和美股 1:1,那麼匯率波動就和你無關了。不過前提還是你要正確理解台幣匯率的意義。

投資的本質和信心

投資過程我常常會去想一件事,或者說去感受一件事,就是 「抱著怎樣的部位,我會覺得安心自在」 。 投資的本質就是「抱持」某種資產,然後期待這個資產未來的報酬會很好。 那就會產生幾個問題,你該抱什麼資產?又為什麼這個資產報酬未來會好? 你在準備投資之前,就需要解答這個問題,不然你會對這個投資的信心不足,只要風浪一大,就會無法抱住資產。 話說回來,有些人的投資,一開始也是覺得自己信心十足,那其實是無知者無畏,因為他不懂那個商品的風險在哪裡,自然會覺得很安全。 所以, 信心有時候是建立在知識之上的 。因為你對商品足夠地了解,知道它的優缺點在哪,什麼時期該做正確的操作,並且長期可能會有怎樣的表現。 回到主題, 投資的本質就是抱持某種資產,而信心除了要有對應的知識,還有很重要的是經驗 。 經驗,只能透過時間去累積,任何人都幫不了你。 你無法憑空想像,總資產隨著崩盤減損 30% 是怎樣的感覺,那種恐懼只有你親身經歷過才會明白。為什麼要資產配置來抵抗修正,為什麼要搭配部分現金來降低波動,又或者要不要規劃一些機制來保護資產。 指數投資年化 7~8%,理論上十年資產可以翻倍,但是這十年並不是貶個眼就過,講誇張一點,這十年可能需要歷經滄桑。 投資雖然只是抱著資產就好,但它需要知識、需要信心、需要經驗,還有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