臉書標頭

2023年7月28日 星期五

從潛在報酬出發的投資

● 不同的投資風格

為了說明什麼叫做「從潛在報酬出發的投資」,我必須先大略介紹兩位偉大的投資人,「巴菲特」和「彼得林區」。

就巴菲特來說,他的風格比較像是擁有公司、經營事業,並且從中賺取現金流。

而彼得林區本身就是基金經理人,他不以經營公司的思維來買股票,而是思考每檔股票的潛在獲利空間,無論公司是做什麼的,來者不拒。

曾經我想效仿「巴菲特」,但後來發現自己比較想走「彼得林區」路線。

● 思考如何擴大績效

以巴菲特的風格持有股票,可能會經歷很長的股價整理,甚至會經歷很多段的股價修正。所以在這過程就只能等嗎?

可能因為技術面出身,我擁有一定程度的股價判讀能力,這樣死抱對我來說有點難以忍受。因此進一步思考,如果在股價接近報酬滿足的價位,換去別的股票能不能賺更多?

如果一檔股票,翻一倍以上叫做陽春全壘打(得1分),翻好幾倍叫做滿貫全壘打(得4分),這樣當然很好。可是這種股票很好找嗎?萬一找到了,難道就 ALL IN 單獨一檔嗎?

● 累積多檔安打的投資

承上述的問題,若一檔全壘打的股票不好找,累積多檔安打的股票,其實也可以得分。

舉例來說,二年賺 100% 的股票,等同於一年賺 50% 的股票,又等同於半年獲利 25% 的股票。

降低股票的標準,可以選擇的範圍就變多,就不需要被迫重押一檔有機會賺 100% 的股票。

● 思考股票的潛在報酬和實現時間

延伸來說,我的選股策略就變成,需要思考每一檔股票的潛在報酬,並且加入「時間」的條件。

也就是說,每一次的買入,都需要考慮這個獲利需要多久實現,並且潛在報酬有多少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一檔股票有 25% 的獲利空間,但是要等待一年之久,那就不值得投資。另一方面,若實在沒有潛在獲利 100% 的股票,那麼一年內有機會賺 50% 的股票也是可以接受。

(時間這個概念,是和前同事討論才獲得的啟發,非常感謝他。如果你真的有心學習,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的老師)

● 彼得林區為什麼將股票分類

彼得林區真的是位偉大的基金經理人。自從我開始思考潛在報酬和實現時間,突然理解為什麼他會懂那麼多種股票。

因為不同股票都有獲利空間,也有著不同的獲利時間。如果很堅持檔檔股票都要全壘打,那很有可能股票的檔數會過少,績效也不見得穩定。

● 持續思考和進化

從一個單純的只看殖利率存股,到開始看基本面財報估值,現在再加上潛在報酬和實現時間,感覺自己一直在進化。

對流心來說,不單單是基本面的進化而已,我還努力將技術面的能力套用在投資方面,希望帶來更好的成本,和獲利的最大化。好像很難沒錯,但對流心來說,追求卓越是一種樂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