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債配置的寂寞
這幾個月以來,有好幾次建議粉專讀者(已停用),可以考慮股債配置,而且我還刻意挑選相對低點的時間發文。
主要理由是之前美債殖利率高,持有公債領息不虧,可以在高利率環境下,擁有一定的保險,對沖掉股市崩盤的風險。
持有一半的股票,可以享有無意外時的股市上漲,持有一半的債券,可以保障發生意外時的崩盤,這配置絕對不是最賺的組合,卻是最平衡的配置。
這波突然的下跌(20240711),主因是日元升值,導致全球收資金的骨牌效應,也有聽說特定法人故意要掃市場上的籌碼,無論如何,高利率的崩盤風險就是存在的。
之前舉了一個比喻,聯準會每次升息就像烤麵包,升到一定溫度後,若維持太久就容易烤焦,但是若維持不夠又可能不熟。
而按照歷史經驗,聯準會幾乎每次都是搞到燒焦,這甚至讓人懷疑背後有什麼陰謀,雖然也無從證實。身為一般投資人,只能事先提防這樣的風險,乖乖買債券當保險。
事後來看(20240805),我當初的建議,有聽進去並且照做的人,比例應該不高,大家都迷失在股票一直漲的舞會,卻忘了舞會總有散場的時間。
我不確定多頭是不是真的結束了,或許只是個中場休息,維修一下設備,又可以繼續開 party。流心自己的股債配置已經堅持很久,雖然過程有點寂寞,但現在看來是值得的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