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新手剛入門投資的建議

最近剛好有幾位親人想學投資,因為知道我有在研究,所以問我該怎麼開始,這篇文章把這陣子的一些建議統整給各位參考。

1. 先用部分金額投資,測試心理承受度

新進的投資者,尚不知自己的風險承受度,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買個 20%~25% 的資金試水溫,這種事你不用真金白銀實際去試,是不會知道的。

20%~25% 是我個人的經驗值,沒什麼學理研究,單純只是一個心理粗估的保守比例。硬要說的話,就是用少於 1/3 的資金投入,這樣對於資產波動的承受度會有幫助。

至於試水溫要試多久?最好經歷過下跌 20% 以上的修正,無論是急跌或盤跌都行,先感受看看自己投入的資金,在折損了 20% 之後,還能不能承受。

所謂的能不能承受,就是問自己會不會覺得心慌、睡不好覺、或是無法專心上班,只要是會影響到你原本生活的,就代表可能超出心理承受度。

若確定能夠承受,並且希望提高投資比例,可以在行情修正 20% 的時候,逐步提高資金比例,將場外保留的資金投入,至於要增加到多少還是看個人,需要當事者自己去感受和調整。

2. 選擇被動式 ETF 商品

新手投資,在沒有相關知識的情況下,選擇個股的難度非常高,績效也很難穩定,首選絕對是「被動式」ETF。注意,是「被動式」ETF,不要買到主動式的基金,也不要買到未來可能發行的「主動式」ETF。

被動式的關鍵在於經理人只幫你「定期換股」,不會刻意幫你買低賣高賺價差。這世界上贏家是少數,這也包括基金經理人。早期台灣有很多主動式基金,最後都是把投資人的錢賠光,搞得很多長輩現在都有陰影,絕對不要再重蹈覆轍。

至於市場和商品的選擇,對於台灣的投資人,個人推薦台股的高股息商品,搭配美股的市值型指數商品,而相對保守的投資人,也可以配置部分的美國公債。

3. 定期定額分批買入

新手對於行情的波動沒什麼概念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定期定額,而且最好是透過券商的下單機制,讓它「自動幫你買」,不要自己手動下單。

避免手動下單,比較能避免心魔。心魔通常是,行情漲了怕追高不敢買,行情跌了怕續跌不敢買,手動下單的最大問題,就是很容易該買入卻沒買入。這不是投資人的能力有問題,這只是人性,每個人都逃不過。

雖然我建議自動下單,但不代表沒有調整的空間,你可以規劃要在「多久的時間內」投入「多少金額」。

例如:你可以刻意在 2 個月內投入 200 萬,這大約是 10 個禮拜,於是你可以設定一個禮拜買 20 萬。你也可以規劃 6 個月才投入 200 萬,這大約 26 週,那就是大約一個禮拜買 8 萬。又或者你沒有閒錢,也可以從現在開始,每個月的薪水抽出小部分,就每個月定期買。

4. 長期投資養成習慣

其實定期定額還有一個重點,我特別抽出來講,就是在練習「定期投入」和「習慣波動」。

投資是一個蠻漫長的過程,你一定要「定期投入」,並且不能隨意地離開市場,才能累積出複利的效果。

很多指數投資的新人,看股市漲高了就賣光,結果後面一直漲上去,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少賺,卻再也沒勇氣回到市場。又或者下跌正是便宜買入的時機,卻害怕跌更多,所以停扣定期定額,最後當止跌回升時,部位一點也沒有增加。甚至最慘的就是下跌過程先賣掉,打算等跌完再買回,下場當然是兩手空空。

再來是「習慣波動」。隨著資金越累積越多,淨值損益的波動也會越來越大。一個投資者很難瞬間習慣每天幾十萬的漲跌,但是他可以從每天只有幾千的漲跌,慢慢習慣上來。

習慣波動這件事,若不是日積月累慢慢習慣上來,未來只要行情有一個相對大的波動,你就會嚇到把股票賣光。那「長期投資」這件事,對你來說就可能變得無緣,以後再也不敢投資。

5. 總結

新手開始投資,最好就是先用部分資金,來測試自己的風險承受度。選擇被動式 ETF,利用券商的定期定額工具分批買入,至於買入的速度可以自己彈性設定。

投資是長期的事情,一定要持之以恆,漸進式地去習慣它,切勿追求短期速成,因為很多經驗只能用時間去換,操之過急往往會以失敗收場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