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新台幣升值的看法

假設你手上擁有新台幣資產,那麼升值對你來說,就是財產變值錢,應該要高興。

或許有人會說,我手上也有美金資產,台幣升值而承受匯損,要怎麼開心得起來?
其實這是不太完整的看法,流心先前有寫了篇文可先參考:台幣匯率的正確理解

這篇換個說法來讓各位理解,因為多數讀者的對帳單都是以「台幣計價」,若改用「美元計價」,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。

假設投資人持有一半的台幣資產和一半的美元資產。當台幣升值且美元相對貶值,這代表你的財產有一半變值錢,而財產另一半變不值錢,整體類似打平。

記得這個範例的假設:台幣升值且美元相對貶值

以台幣計價的對帳單會看到什麼?你看不出台幣資產變值錢,而美元計價的資產,看起來會是下跌的。那你要如何才能感覺台幣變值錢?把台幣換成日幣出國玩,就會發現台幣很好買東西。

至於以美元計價的對帳單會看到什麼?你會看到台幣資產上漲,而美元計價的資產感覺沒變化。你以為整體帳戶就是上漲,很美好嗎?其實美元那邊的貶值你感覺不到,當你把美元換成日幣去玩,你就會發現美元縮水了。

實際上,貨幣的升貶都是相對的,所謂的升貶,比較的基準都是相對美元。

台幣相對於美元變昂貴,叫做台幣升值;
台幣相對於美元變便宜,叫做台幣貶值。

但是這個升貶,究竟是台幣造成的波動,還是美元的波動?
答案是,要看美元是否相對於所有貨幣都有變化。

假設今天台幣貶美元升,要怎麼判斷是誰造成的?

若幾乎所有貨幣對於美元都貶值,就代表是美元升值造成的。
若只有台幣對美元貶值,而其他貨幣對美元幾乎沒變,那就是台幣單獨貶值造成的。

這邊講個題外話,有關於新台幣的長期弱勢。

相信很多人都對川普有很多意見,但我覺得他講出一些事實。亞洲這些國家,長期利用貨幣的弱勢,來強化自己製造業的優勢,確實有些勝之不武。你知道真正受害的是誰嗎?是領著這些弱勢貨幣的員工,尤其是非科技業的那群人。

利用貨幣弱勢的科技業,賺著國外的錢,而這些科技業的分紅通常都不差,所以員工也不會對這些弱勢貨幣有什麼意見。不過同樣賺著這些貨幣的其他產業,雖然在國內沒感覺,但只要出了國就會知道自己的錢很弱勢。

不知你有沒有想過,在其他國家,同樣是替人剪頭髮、同樣當托兒所的保姆、同樣是照顧病人的護理師,如果薪水都拿去買 iPhone,有些國家的月薪只能買一隻,而有些國家月薪可以買 2~3 隻。

我不是經濟學家,不敢說這到底是誰對誰錯,但是你只要思考一下,明明做著同樣的工作,卻在國際間可以換來不同的東西,就知道有些東西是失衡的。許多外國人來台灣旅遊,也總是嚷嚷著這邊吃大餐好便宜,人力服務好便宜,但這真的是值得台灣人驕傲的事嗎?

當然,我也是有聽過,台灣和鄰國之間的競爭,若貨幣太強就無法競爭,所以這恐怕是整體亞洲區域的問題。失衡的問題不是只有台灣,有些東南亞也很嚴重,只是台灣肯定算是相對嚴重的那一群。

回過頭來,台幣升值真的是壞事嗎?我倒是覺得,如果可以的話,台幣就這樣維持相對強勢,或許不是件壞事。就算你的薪水沒漲,但出國肯定相對有感。我自己過去的本行也是科技業,但我真的覺得某些產業的成功,不應該以犧牲其餘產業為代價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