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投資心態造就不同的抱股態度
不同的投資心態,會造就截然不同的抱股態度,直接舉個例子來說明吧。 假設甲和乙兩人,都擁有 100 張元大高股息 ETF (0056) 的資金,以近期每股配息 1.5 上下來說,大概年配息可以有 100 * 1.5 * 1000 = 15 萬元。 對甲來說,是 0056 長期持有的投資人,從 0056 剛發行時就抱 100 張到現在。對他來說,0056 就是一個長期發錢的股票,每年發給他十幾萬,至於價位多少也已經不在意了。 對乙來說,是長期透過 0056 賺價差的投機者,擁有的資金也剛好是 100 張,去年在配息後買進,今年初獲利了結。最近股市大跌,他又重新買進了 100 張,不過最近實在跌太兇,所以被套牢了。目前的乙有點煩惱是該先停損,等疫情穩定再低接呢?還是就抱著等解套呢?對乙來說,他覺得配息只是左手換右手,是不切實際的東西。 當你心態像甲一樣,屬於投資時,買進 0056 等同買進 30 家配息高的公司,著眼點是源源不絕的配息,反正這筆錢永遠花不完就好,而且還分散在 30 家公司,要倒閉也很難同時倒閉。如果真的一路跌到 20 元、甚至 15 元,可能還會考慮再多買幾張。 若你心態像乙一樣,屬於投機時,配息等於不存在。因為配息的瞬間股價會下調,而且還要繳稅,短期來看根本沒有什麼好處。而且因為買進後還下跌,投機者看到的一定是總資金的減損,心情一定不會多好。而且大多數的投機者,都不會一次買滿,也就是說雖然有 100 張的資金可以買,但每次賺價差的張數可能只有 50 張,因為不敢全部都投入。長期下來真的比甲賺得更多嗎?真的很難說。 甲乙兩人都擁有 100 張 0056,一個是投資、一個是投機,你選擇哪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