臉書標頭

2022年6月16日 星期四

存股 ETF 背後的投資哲學

其實我推薦存 0050 和 00878,是以「存股」的心態在持有,而不是「指數投資」的心態。這篇來細談這方法背後的投資哲學。了解背後的投資哲學,你才能夠和我擁有相同的信念執行下去,否則這兩檔對你來說就只是股票代號而已。

(先前文章在這:用二檔 ETF 組成攻守兼備的組合,還沒看過的可以先閱讀)

之前的文章,已經有解釋挑選 0050 和 00878 的理由,0050 主要是為了成長性,而 00878 是為了防禦性和現金流需求。而這個想法是從早期的「自選 ETF」概念而來,我一開始其實是存個股的。

前幾年受到存股風氣的感染,也學了點基本分析,想看看自己能不能也存到足夠的股利,實現提早退休的夢想。於是挑了些個股,開始配置一定程度的資金,我最早的持股原則,是希望單一個股不超過 10% 的總資金比例,所以基本檔數就有 10~15 檔。

存了一、二年後發現,自己每年的績效其實約略等於 0050 和 0056 的平均。檢討起來發覺這績效很合理,因為我存的主要是高股息類型的股票,只是會盡量挑選股利有成長性的,再加上檔數其實不算少,所以整體績效會很接近市場報酬。0050 是市場平均的成長性報酬,而 0056 算是市場平均的高股息報酬,平均起來就是我自選 ETF 的績效。

老實說,我和所有自選股的人一樣,最基本的目標就是想要打敗大盤,不然我何必自選股票?不做以為很容易,做了才知道有多難。若是單一個股要贏過大盤,手上持股肯定有幾檔能拿出來說嘴,但是絕對不是重押那一檔,而是分散資金持有。所以就算你手上有股票是大漲的,績效平均下來之後,對整體績效來說也是影響甚微。

於是,為了贏過大盤,我開始降低檔數至 10 檔以內,放寬個股的持有比例到 15%,甚至故意挑選一些成長性高的股票。調整後的初期,確實有些微贏過大盤,但很快地又面臨大回檔,成長股的特性就是漲得多也跌得多。這時候我突然認知到,股票可以粗分為「成長型」和「防禦型」,這兩大類的股票有著不同的特性。

後來遇到了 2020 3月的疫情崩盤,即便我手上的股票,都是自認為財報數據很好的,但是在快速殺盤的情況下,我還是有恐慌過,好在我在低點前只出了 10% 的股票,沒有把股票全砍光。但這波殺盤仍然讓我覺得遺憾,自己竟然沒有在低檔加碼而是減碼。這時候我才認知到,光是對股票的數據有研究是不夠的,你必須對個股有深入的研究,才能夠在殺盤中保持信心加碼。

經歷了疫情的崩盤,我發現自選股沒想像中的容易,因為我的績效竟然還是等於或略低於 0050 和 0056 的平均,是不是該放棄自選股了?其實我沒有很認同 0056 只看未來一年股息的選股方式,覺得這樣操作很短視。剛好這時候 00878 誕生,00878 的選股邏輯和選中的股票看起來都很順眼,於是漸漸地將投資策略改為存 0050 和 00878。

那麼我的自選股呢?我現在對自選股的條件又更嚴格了,買之前我都會問自己,「崩盤了還敢繼續買嗎」?如果崩盤不敢加碼,那一開始就不要買。我到現在只有二檔自選股,其餘資金就是 0050 和 00878。其中一檔自選股去年績效非常好,讓我整體績效贏過大盤,另一檔今年才開始買。還好我最終沒有放棄自己選股,因為一方面存 ETF 實在太無聊,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不服輸。

回過頭來,講講文章開頭的存股心態,我買 0050 和 00878,是因為我預期這兩檔 ETF,就能夠達到我早期自選 ETF 的報酬。也就是整體的「殖利率」要夠高,最好還能夠保有些微的「成長性」,讓我存到足夠的股息就能夠提早退休。而且因為是 ETF,所以真的崩盤來了要加碼也沒在怕,可以避免對個股研究不足而信心不夠的問題。所以雖然是買 ETF,但背後的投資邏輯跟指數投資是不一樣的。

會想寫這篇,主要是因為目前(2022/6/16)台股面臨修正已有一段時間,大多投資人都是做多為主,想必心情不會太好過。但是若你和我一樣,擁有存股思維,希望打造源源不絕的現金流,那麼股價越低你能買的單位數越多,反而應該開心才是。帳面虧損歸虧損,難過是必然的,但真正能夠讓你提早退休的,其實是「股利」。只要你還在累積資產的階段,股價越便宜存得越快不是嗎?

以上分享個人存 ETF 的投資哲學,希望對各位度過這段修正有些幫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