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債未來的可能風險

基於粉專經營時,就分享過股債各半的投資策略,所以流心自認需要替之前的配置做個交待,避免有人真的仿效而受到傷害。不然原則上,我是希望這個部落格不要太時事,只想留下投資真正重要的心得,而不是在解讀未來趨勢。

(先說一聲,我只是一般投資人,並非專家,所以我對於美債的評論,只能代表個人看法,不代表專業的解讀,也很有可能出錯)

若之前投資人真的股債各半持有,在這波下跌的損失,應該是減輕很多。至於帳面的損益,會和下跌過程中的資產調整有關。

二月底股票開始下跌時,債券是上漲的,所以抵消了不少帳面損失,這時候我因為擔心關稅可能再度導致通膨,所以就將大約一半的債券獲利了結,拿去還質押借款。

而三月開始的下跌,流心很早就推薦的 00713 其實非常抗跌,幾乎可以說是沒跌,直到接近三月底才開始下跌,而關稅公布後才真正暴跌。

如果仔細觀察債券,會發現這段期間的債券上漲很有限,甚至上漲後還有大量賣出的痕跡,這更加深我對於長債避險的疑慮。雖然之前已賣出一半的債券,但我仍然覺得怪怪的,便繼續分批賣出債券。

直到前陣子長債面臨補跌,此時我手上的長債大約只剩當初的 1/3,就直接全數出清。我沒仔細計算從先前債券開始佈局,到最後全數出場的損益究竟是賺是賠,畢竟和股票比起來,債券的損失可說是微乎其微。

整體來說,股債配置的優點不是沒有,只是債券實在是不如預期,我本來預期股市崩跌 20%,長債至少也要上漲個 15%。再度印證我之前說過的,債券的水其實很深,預測的難度比想像還高,身為美國以外的國家,還有匯率風險要承擔。

至於美債未來的可能風險,我簡單列幾個「非專業」的觀點:

1. 台幣升值的風險:

在我寫這篇文的時候 2025/4/12,台幣匯率已有強升的跡象,我不確定原因,但這對於持有美元資產卻以台幣計價的美債 ETF 來說,會是一個負面因素,台幣越是升值,債券的台幣價格就會下跌。

2. 美國債務問題和關稅戰的複雜影響:

美國債務問題,是川普要解決的問題之一,而美債又和這問題息息相關。關稅戰可能引發通膨,又或是造成景氣衰退甚至通縮,已經變得難以預測。

當初持有美債的理由,是因為升息已到極限,再升息的機率很低,是個勝率很高的投資。而如今的金融局勢已經改變,未來的利率走向已經變得難以預測。

除非你真的看得懂未來局勢,也對未來發展有一定的洞見,不然持有自己不懂的資產,就是在賭博。

總結:

流心自認為看不懂債券,所以無論該資產盈虧為何,我都覺得盡早抽身才是對的,哪怕後來真的大降息,債券價格瘋狂上漲,那也是我賺不到的錢。

另外,質押的風險,也在這次崩盤中有所體會,當你的資產下檔是有限度的,就難免會擔心,會不會再度發生像 2000 年或是 2008 年那種程度的下挫。這種風險是即便跌幅預留 30% 甚至 50% 以上,都仍然存在爆倉的風險。

反過來說,當行情真的再度下挫 20%,就算質押沒爆倉,但此時的你敢不敢轉為積極的正2,去拼逆轉勝?還是你反而會越來越擔心,將倉位砍在更低的水準?這都是投資者需要去思考的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