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開槓桿的真正意義

常有人說「投資不要開槓桿」,這是老生常談,但對於經驗少的投資人來說,這只代表軟弱,或者不懂民間疾苦。畢竟會想要積極開槓桿的,都是錢少的年輕人,而叫人不要開槓桿的,往往是本金已經很大的中老年人。

下面會詳細探討槓桿的真正意義。

槓桿,先不討論其中的分類,其主要功能就是放大報酬或虧損。注意,是報酬或虧損都會放大,不是只有報酬。

因此,就原始功能來說,槓桿就只是工具,你可以想像它是一個績效的放大器。若本身的系統會賺錢,那放大後就會更賺錢,而若本身的系統是虧錢的,放大後就會虧更多。

再來是,這個放大器有不同類型,也有不同的放大程度。

以類型來說,有融資、理財房貸、信貸、質押、期貨、槓桿 ETF…等等,能夠造成的放大倍數也都不同,但我認為真正重要的,在於這裡面是否有「維持率」這個東西

「維持率」才是所有槓桿中的地雷,也是最大的風險所在。而所謂的維持率,通常是指借錢給你的那方,會約定一個資金保護的極限。若他發現你快賠光,他有權力強制收回資金,也就是主動幫你砍掉部位出場,並且強制還款。

簡單來說,維持率會讓投資者在不預期的時機被強制出場。往好處想是,你的系統若本身就是虧錢的,用了放大器(槓桿)只是虧更多,維持率反而讓你提前停損。而壞處就是,若你的策略沒錯,只是波動超乎預期,即便事後證明你是對的,也可能因為短期波動被迫停損而沒賺到。

小結一下,槓桿就是績效的放大器,而有些槓桿有維持率的限制,容易讓投資人被迫出場。

至於流心為什麼會想提這個呢?這跟現在的川普政策反覆有點關係。(2025/4/27)

即便我認為這個關稅終究會被迫收手,不過是在股市被犧牲 20% 跌幅之後,還是被犧牲 40% 跌幅之後?就個人預估,有 95% 機率會在下跌 20% 之後收手,卻仍有 5% 機率可能會繼續跌到 40%。

或者舉例來說,你動用槓桿加碼,想說還有 20% 下跌空間,而現在行情多跌了 15%,越來越逼近這個 20%,你敢再加碼嗎?還是會避免爆倉先停損?說不定行情就真的恰好多跌 25%,讓你暴倉後才開始回升。無論怎樣,你都已經損失慘重。

簡單來說,只要有維持率存在,你都賭不起,心理層面也有很高的機率承受不起。

雖然槓桿只是放大器,本身沒什麼對錯,但只要某些槓桿存在「維持率」這個限制,這個風險就很難控制。在這種行情不確定極高的情況下,除非你剛好是川普身邊的人,不然任何看法都只是在賭而已。

其實要賭可以,但不要賭到讓自己會傾家蕩產的程度,又或者用沒有維持率的槓桿也可以。少賺不會怎樣,賠光身家就真的會怎麼樣。

留言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