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5的文章

高資產者對風險的迴避心態

觀察許多金融市場的贏家,在資產達到一定程度後,都開始對風險有些迴避心態。簡單來說,錢多之後就變得保求,這是人性,很多人都有一樣的行為表現。 或許這正是巴菲特為什麼能夠僅靠投資,就排上富豪榜的關鍵。他心中似乎沒有那個界限,只是日復一日地尋找投資機會,他有談過投資對他來說已是樂趣,自己的生活仍舊平淡單純。 思考幾個問題,怎樣叫做錢夠多?達到一定的程度,那數字是多少?每個人都一樣嗎? 以流心的觀點來看,那個數字是普通人對於「有錢人」所定義的數字,曾經百萬就可稱為富翁,而如今以 2025 年的台灣來說,那個數字大約是一億。 或許在達到那個數字後,人的潛意識就會告訴自己,你現在是「有錢人」了,目標已經達到,不應該再那麼積極賺錢,應該要做些不同的事情。 在目標達成前,那個數字是個驅動力,而在目標達成後,那個數字就變成緊箍咒。 讓我們再回頭推敲股神是怎麼想的,如果投資對他來說只是個遊戲,那個數字就不太重要。因為重要的是尋找投資機會,和證明自己的眼光,數字只是遊戲代幣,只是用來驗證自己的對錯。 結論,這篇只是在深思高資產者對於風險迴避的行為,和它背後的特定數字從何而來。錢不是非得要那麼多才夠用,但因為某個特定原因而自我侷限,也不是那麼必要。

了解你學習的對象真正在乎什麼?

此篇是延續: 檢驗你的投資資訊來源 現在大盤幾乎已收復關稅以來的跌幅,正好是檢驗你投資資訊來源的時候。 各位可以思考一下,你信賴的「老師」,在這段期間到底做了什麼?以事後論來看,他的建議究竟是對還是錯? 如果他的建議是對的,那很好,你可以繼續跟他學習。如果他的建議是錯的,是否有坦白道歉,還是找藉口推托? 有的老師是投機技術派,賺不賺到這波下殺的低點,對他來說無所謂,他們賺錢的手段,來自於好幾批短線的進出,而不是低點長抱這種風格。 至於基本財報派的,能否有按照價值投資的紀律,在股票相對低的時候勇敢買入?還是關稅、匯率或川普一堆藉口,該買的時候卻不該買? 然後指數長期投資派的,是否有按照紀錄分批低接,甚至於在大跌的時候單筆加碼?還是突然就找些藉口減碼,想說還會再跌? 很多所謂的「老師」,只在乎自己訂閱人數有沒有掉,只在乎自己課程有沒有人買,這種叫做「賣投資課程派」,跟著他的人有沒有賺錢,他根本不在意,他只在乎自己的生意。 又或者你根本跟錯人,明明自己想走的是指數長期投資派的,卻跟了一個投機技術派的老師,做了不符合預期的操作,從低點看著指數漲上去,卻什麼動作都沒有。 投資並不是一定要抄低點才叫正確,而是你要針對行情做應該做的事,你是哪種派別,就應該做哪種操作,不要被一些吹牛或者秀對帳單的人騙了。 檢驗自己的學習管道,了解你學習的對象真正在乎的是什麼。 他是真正能帶你成長學習的,還是只想賺你的訂閱課程收入的?又他教的東西適不適合自己? 一個再有錢的人,也不代表能帶你變得有錢,只有你自己可以。

投資是樂觀者的專利

有句話叫「悲觀者正確,樂觀者獲利」。 悲觀者或許常常能看對,但因為過於悲觀不敢進場,所以不一定能賺得到錢;反倒是樂觀者因為對未來看法樂觀,所以即便面對崩跌仍然敢進場,最後自然能賺到錢。 單就看法這件事,當然是越準確越好,假設你能精準判斷關稅可能引發崩跌,提前減碼出場,又能正確判斷股市過度悲觀,逆勢加碼進場。又看對又做對,這是最理想的狀況。 但就如同流心在四月份寫的許多文章,即便知道在崩跌過程仍存在風險,但由於股市過度悲觀,仍然勇於進場承擔風險,一路抱到現在早已提早大盤轉虧為盈。 為什麼標題會說「投資是樂觀者的專利」呢? 因為投資者如果不夠樂觀,隨時會擔心風險,擔心帳面虧損,是不太可能抱得住持股的,通常這些人最終都會淪於短線價差。 老實說,只要你能夠在市場中賺錢,無論是哪種形式,都是值得尊敬的贏家。只是流心對於理想生活的期望,是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的事,而不是像打工一樣,不上班就沒有錢。(參考: 投機終究是份工作 )

穩定幣的風險

圖片
穩定幣這東西,我還在了解中,究竟未來歷史定位會如何演變,我也不清楚,寫這篇只是想提醒被盜帳戶的風險。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中,常常會聽說某人帳號的比特幣被盜光,甚至於哪個「交易所」被盜了價值幾千萬的加密貨幣。 請問傳統金融中,你有聽過多少人,金融帳戶被盜光的嗎?或者你有聽過哪家「銀行」被盜了多少資產嗎? 傳統金融的便利性,確實有點跟不上新興的加密貨幣體系,但好處在於傳統金融相對保守謹慎,例如:大量的身份文件驗證、真人臨櫃驗證、轉帳金額限制、轉帳簡訊認證。 如果有一天,我也參與到穩定幣之中,我肯定會盡可能地保持小量的資金,而不會放入過多資金,因為你隨時要預期,自己可能會被盜。 對於新興的金融商品,不需要排斥,可以多了解,但不要急著投入。穩定幣,或許有一天會改變世界金融格局,但在足夠安全之前,還是先觀望為宜。 下面節錄一篇新聞: 來源: 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life/2933544 截圖: 新聞內容節錄: 郵輪上使用WiFi竟遭駭!周小姐一家原本期待在郵輪上度過愉快時光,卻因連接「不安全網路」半小時,丈夫的虛擬幣帳戶就被盜走約新台幣24萬元。資安專家劉彥伯分析,受害者很可能早已被駭客鎖定,建議旅客在使用公共WiFi時應格外警覺,採取雙重認證、拆分密碼管理等防護措施。 周小姐一家原本期待在郵輪上度過愉快時光,卻因為一次網路連接而遭遇駭客攻擊。周小姐表示,她在6月19日上船後決定購買網路套餐,花費超過8千元購買了可供三台裝置使用的五天網路服務。然而,當她的丈夫登入家中電腦後,發現自己的Gmail帳號全部被登出,同時收到來自境外交易所Kraken的驗證碼信件,讓他背脊發涼。檢查手機APP後,發現原本持有的8000USDT虛擬貨幣已被清空。 除了周小姐丈夫的筆電連接到虛擬幣帳戶被清空,而她自己的手機則收到支付寶的驗證通知。周小姐回憶當時連接的網路顯示「不安全的網路」警告,但當時她認為應該沒有問題。她表示,電腦連上遠端軟體後被駭,這可能是駭客入侵的雙重突破口。

投資股票是選公司也是選人

投資股票,其實是持有公司的股份,也是在押注該公司的經營者。 以投資的角度來說,通常會分析該公司的基本面如何,因為基本面呈現的是公司的獲利是否穩定。而公司是否能獲利穩定,又取決於公司的領導團隊,是否有能力帶領公司穩定發展。 曾經看過一篇寫得蠻好的文章:「 劉俊杰:選股的核心,是選人 」。文章蠻長的,可以抽空看看。 簡單來說,財報是經營者的成績單,而一般人只看到成績單,卻忽略了寫考卷的經營者,才是真正的關鍵。 一個再好的企業,擁有再好的技術,如果經營者的狀態不穩定,總是分心搞一些無關本業的事,這對投資者來說是很大的風險。 你是否有必要把自己的金錢,押注在這種不穩定的企業身上?難道就沒有其他好企業,值得你投注資金了嗎?這市場就只剩它能買了嗎? 如果一個投資者,只看到一家企業過去的成績不錯,卻忽略了那個經營者,已經不是當初認真的小伙子,等到未來的成績單端上來才發現那麼爛時,恐怕本金已經賠了不少。 對投資者來說,一家企業的前景再好,若經營者的狀態不穩定,那已經不叫投資,叫做賭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