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經驗形成的投資哲學

為什麼有人總是妄想抄底,又為什麼有人總是喜歡追高?

一個投資人,如果學習的財經知識不夠多,那他的投資哲學,有很大的比例來自於他剛入股市時的經驗。

例如一個剛進股市的新手,恰好搭上航海王賺了一大筆。那他很有可能會認為,股市就是瘋狂地順勢、敢押,只要抱到一個大波段就是賺翻。

而這樣的賺錢經驗,在不是大波段的行情就有可能一直賠錢。因為他心中想的都是過去那樣的大波段,只要波段不夠長,他往往會進在熱度相對高的高點,又因為波段太短沒出場,導致最後賠錢或套牢。

又例如一個剛進股市一段時間,就誤打誤撞閃過大崩盤,從此以後就變成一個悲觀者,動不動就在期待崩盤。

而這樣的人,在多頭時期通常很難抱住,因為隨便一個回檔就會認為要崩了。甚至他會時不時就恐嚇別人,空頭要來了,叫大家相信他的判斷,因為他曾經閃過崩盤,現在的財富都是這樣來的。

總結來說,如果一個人的投資哲學,是由這種片段經驗形成的,又不懂得檢討改進充實自己,一直帶著這種刻板印象在市場裡,可能做了一輩子都是見樹不見林,永遠也賺不到可觀的財富。

技術面有掌握勝率的操作技巧,總經面有資金控管的系統邏輯,基本面有合理的估值計算,不同的領域都有特定的學問在裡面。

一個好的投資人,不應該任憑片段的操作經驗,就拿來充當自己的投資哲學,應該多看書、多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,再構築成適合自己的投資哲學。

留言